捷安通logo 10年专注管道非开挖修复 管道修复综合服务商
捷安通电话 服务热线: 0519-86708518
“有限空间”那些事儿,让生命从此不再受限
更新时间:2021-03-12 13:44:49 访问量: 分类:公司动态

安全无小事,生命大于天 施工人员必须切实提高 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知识 按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什么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作业?


    所谓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主要有清除、清理作业,设备安装、更换、维修作业,涂装、防腐、防水、焊接作业,巡查、检修作业等。例如,进入污水井进行疏通作业,进入发酵池进行清理作业,进入污水调节池更换设备,在储罐内进行防腐作业,进入检查井、热力管沟进行巡检作业等,都属于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有哪些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中 毒:


    有限空间中有毒气体可能的来源包括: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物质的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有毒气体;进行焊接、涂装等作业时产生有毒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当有毒气体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时,就可能存在中毒的风险。


窒 息:

    空气中氧含量的体积分数约为 20.9%,氧含量的合格范围应在19.5%~23.5%,氧含量低于 19.5% 时就是缺氧。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影响,当氧含量低于 6%,40s 内即可致人死亡。有限空间内因积聚单纯性窒息气体或发生耗氧性化学反应,可能造成缺氧。




爆 炸:

    当有限空间中积聚的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以及铝粉、玉米淀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浓度若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化学反应放热、撞击或摩擦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燃爆。因此,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




image.png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何在

① 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造成困难。


② 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往往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


③ 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据统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image.png






有限空间作业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只要操作得当,我们就能降低甚至是杜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我们在有限空间作业需求的时候,应该怎么安排呢?


01

作业前准备工作

 1. 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应急预案,并报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2.要根据作业方案、应急预案的要求,备齐符合要求的通风、监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3.要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各自安全职责


 4.要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使其熟知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等。




02

作业时的管控措施

1.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2.遵守三步原则: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对有限空间采取通风措施后,对有限空间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3.强制通风: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通风时,应输送清洁空气,严禁使用纯氧。单开口的有限空间,通风设备出风口应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送风,多开口的有限空间,应采用送、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确保有效通风。通风后,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作业;检测结果不合格,还应继续进行强制通风,直到检测结果合格为止。




4.人员防护: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在进入前还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呼吸防护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讲机等。


image.png




03

作业事故应急救援

通过对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80% 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 50% 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科学施救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在分析事发有限空间环境危害控制情况、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及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种救援方式。

    若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或进入式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人身安全。


 1.非进入式救援: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2 个条件:

(1) 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2) 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2.进入式救援: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风险很大,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因此,实施进入式救援时,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例如,救援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才能进入救援。严禁无防护开展进入式救援!




    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119 和120,借助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

    受困人员脱离有限空间后,应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空气新鲜处,进行正确、有效的现场救护,以挽救人员生命,减轻伤害。



image.png


上一篇:Period!